打牢知识产权根基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广大人民的心声,也是代表委员们的关切。
“为政之要,重在用人;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可以说,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基本、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要素。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其中的多个环节都需要知识产权人才作为支撑。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阶段,如何创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创新主体需求,让知识产权人才为创新活动提供支撑,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夯实基础育英才
“科技要义在于创新,创新之争关键在人。要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引导青少年接受良好的科学教育,以育才培养创新能力,培养面向数字时代的创新人才。”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回忆,他自儿时起就热爱创新,也一直致力于推动创新教育从娃娃抓起。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马化腾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和网络素养 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的建议》,建议政府设立“青少年科学发展”专项基金,在基础教育层面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他还提出,可以开展青年营、科技创意大赛、网络编程大赛等活动,通过创新的教育方法加强青少年培养。“德才兼备的数字一代将挑起未来的大梁。”马化腾对青少年创新人才的未来满怀憧憬。
“年轻粉丝+网络渠道”的模式让我国电影产业迎来IP市场的黄金时代。然而,缺少深加工,没有新创作,使得IP电影的质量大打折扣,这背后除了急功近利的心态驱使外,电影人才的缺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中国电影市场成为全球电影行业瞩目的焦点,但电影质量良莠不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才缺乏。”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冯小刚表示,现在我国每年电影的投拍量超过以前10倍,但是人才特别是导演人才的增长远远跟不上投拍量速度的增长。目前很多年轻导演都被交给市场,存在大量拔苗助长的现象,这会造成青年人才的早衰。
据悉,3年前,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已经在有关方面的指导下,开展了名为“青葱计划”的青年导演扶持计划,每年选出30名青年导演,组织全行业的编剧、导演、摄影师等一线顶级前辈为青年导演执导,最终评选出5个青年导演获得项目投资以完成大电影。但在冯小刚看来,这些举措还远远不够。他呼吁有关方面能够给予更多支持,从每年的电影专项资金中再增加拨款,把青年导演培养作为一个重点工程,发挥体制优势,完成中国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飞跃。
筑巢引凤谋发展
事实上,创新发展首先要集聚创新人才的理念,在当下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对于人才的培养,育人是基础,引人是关键。为了吸引人才,各地也在通过不同方式,采取各种措施把人留住。
天津市为了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了名为“333”的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工作,即培育30名高层次人才、300名骨干人才、3000名实务人才,同时完善知识产权工程师等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在加大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对一线工作者的培养,解决目前不少企业没有专门从事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困局。”全国政协常委、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局长齐成喜介绍,天津市开展的“知识产权工程师”项目就是针对企业的一线知识产权人员进行培训,以此提升他们的能力和水平。他表示,这一项目效果很好,未来还会进一步推广。
而在南京,正通过一些激励政策以及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来鼓励和吸引创新创业者在此落户。“我们要结合南京实际,构建一个竞争力强的创新生态系统,吸引高端人才。”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长蓝绍敏向创新人才伸出橄榄枝。他表示,南京将提供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打造法治化的创新环境,为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
据了解,在今年南京市委1号文件中提出,对高层次创新人才,将根据经济贡献给予较大力度的奖补。“我们正加快推进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推进科技园区整合提升,推动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让南京成为创新的乐园和创业的沃土。”蓝绍敏表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是一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不仅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当务之所需,也是新时代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根本之要义。只有打牢人才基础,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才能蹄疾步稳。(知识产权报 特派记者 孙迪 窦新颖)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